后世博時代中國建筑設計將向何處去
發布時間:2009-05-19
■中國建筑學會理事長宋春華(左二)在為獲獎者頒獎
“奧運會已經結束,世博會即開幕,亞運會、大運會的場館設計已經基本完成。我們現在面臨的問題是后奧運、后世博時代建筑設計的走向。”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司副司長吳慧娟、中國工程院院士何鏡堂等領導、專家出席了論壇并進行演講。榮獲中國建筑學會第五屆建筑創作獎、第七屆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和第三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教育獎的近百名獲獎者及眾多建筑設計界代表出席了本屆論壇。多位獲獎者代表在論壇上先后發言。
宋春華在報告中強調了建筑學研究領域和建筑設計領域當前所面臨的形勢:一是WTO(世界貿易組織)的后過渡期已經結束,我國建筑設計市場將面臨競爭更激烈的局面;二是學習和貫徹科學發展觀已經成為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三是建筑學和建筑設計的發展理念等問題。
“中國建筑師要抓住機遇,積極實踐、大膽探索,揚長避短,博采眾長,增強創新能力,增強國際競爭能力。我們還要大力宣傳我國建筑師的業績,以精品向世界展示中國建筑師的實力和水平。”宋春華說。
吳慧娟向多位獲獎者表示祝賀并寄語廣大建筑設計師,希望他們努力創新,促進行業的發展。
“時下的中國的建筑師是幸運的,時代給了我們很多百年難遇的機會。我相信,每位有理想的建筑師,在這個百年不遇的時代,都會取得非凡的業績。”獲獎建筑師代表、國家游泳中心的中方總設計師趙曉軍發表了獲獎感言。
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執行總建筑師邵韋平,從首都國際機場新航站樓、奧運下沉花園和北京鳳凰國際傳媒中心工程的實踐出發,指出當前建筑創作的新變化。他認為:當今,建筑設計理念正在從傳統工程設計領域轉向創意設計領域,建筑創作應該將尖端技術與建筑創作有機結合起來,發揮先進設計工具的優勢。
北京新興材料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薛孔寬說:“我們可以通過建筑行業的歷史沿革,看到新型材料引發的建筑革命。建筑師應該以新型材料為基點尋找設計靈感,把握建筑創新的主動權。
“隨著我們創作觀念的積極轉變,更加繁榮的本土建筑文化時代一定會到來!”邵韋平說。
國家游泳中心等22項工程獲得中國建筑學會第五屆建筑創作優秀獎,國家體育館等51項工程獲得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創作佳作獎;中國建筑設計院的曹曉昕等30位青年建筑師獲得第七屆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天津大學建筑學院的王其亨、清華大學建筑學院的趙炳時等9位建筑教育界的資深專家和教授獲得第三屆中國建筑學會建筑教育獎。